
1979年,女翻译刘禄曾前去美国访问,期间在餐馆用餐。一位50多岁美国男人紧盯她看了20分钟,终于忍不住快步走上前来,一把抓住她的手......
刘禄(lù)曾的父亲是晚清淮军的将领,家世显赫,住着一个大豪宅,家里随时都有佣人忙活,刘禄曾就连出个门都有专门的司机接送。
她本可以像很多富有的家庭一样,就这么衣食无忧潇洒的的过完这一辈子,可刘禄曾却有着一份报国之心。
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,让刘禄曾学到了很多外语,英语更是刘禄曾的擅长语言。
当得知抗美援朝的志愿军在招募翻译的时候,刘禄曾根本没有任何考虑,直接报上了自己的名字。
虽然大学主修的是法律专业,但出色的英语让她成功的通过了选拔,回家收拾行李等待出发。
父母回到家之后看到刘禄曾在收拾东西,赶忙询问发生什么事了,当得知刘禄曾要去参军的时候,父亲气的头脑发涨,母亲也急的差点晕过去。
全家就这么一个宝贝女儿,放着家里这么优越的条件不珍惜,上什么战场?战场上的环境那不是一般的恶劣,更何况还有可能丢掉性命。
父亲说什么都不让刘禄曾去,还将她锁在了房间里,可到了深夜,刘禄曾带着自己的行李,从窗户上翻了出去,到第二天家人发现的时候,刘禄曾已经在去往抗美援朝的途中了。
她在战场上的主要工作是翻译,在军队之中截取了各个地方的情报,然后由刘禄曾来进行破译,还跟战俘们进行沟通,对他们进行感化教育。
但毕竟没有接触过实际上的战场,没系统的学习过相应的知识,有的专业术语刘禄曾也搞不明白。
最让刘禄曾头疼的是,有的被俘虏的美国大兵,看她是个黄毛丫头,在这炮火连天的战场遇见个女人就不容易了还这么漂亮,很多人都吹口哨挑衅她。
但这些问题从来没让刘禄曾有放弃的念头,她知道前线的战士们才是冒着生命危险在作战,自己的问题跟他们比起来才九牛一毛。
刘禄曾在战场中不断的成长,慢慢的有了自己的底气,面对战俘们也不再怯场,还总结出了自己的经验。
一天,美国飞行员伯特纳被我军俘虏,送到了俘虏营里,他心中总是惴惴不安,生怕我军战士对他进行严刑拷打。
事实却是一直没有这样的迹象,每天刘禄只是曾给他们讲课,严格按照国际公约行事。
战场上本就环境恶劣,加上战俘营条件更是不怎么样,伯特纳出生于名门,当然,能当上飞行员的自然家境不错,每天养尊处优的伯特纳在这样的环境下,不堪重负生了病。
刘禄曾得知了此事之后,心里想着就算是俘虏也是人,不能就这么干瞪眼的让他自己等待死亡。
刘禄曾主动的找到了医生来为伯特纳看病,并且几日都照顾着伯特纳,空闲之余就跟伯特纳讲着我军优待俘虏的政策,并细心的讲解了战争的本质和其危害。
伯特纳从那之后十分感激刘禄曾,这并不是一个未经世事的黄毛丫头,只是她的心底一直存在着善良,这在残酷的战场之后让伯特纳感觉到了一丝暖意。
从此伯特纳十分的配合刘禄曾的工作,有新来的战俘挑衅刘禄曾,伯特纳还会帮着刘禄曾说话,搞得战俘还以为伯特纳不是自己国家的人......
到了1953年,双方处于谈判停战之际,刘禄曾也是担任着翻译官,在谈判桌上互相传达着信息,最终谈判进行了大半天,在傍晚时分双方打算正式休战。
战争结束刘禄曾也跟伯特纳告别,回到了中国,她在国内继续担任翻译官的职位。
直到1979年,刘禄曾再次接到任务,前往美国开展访问工作。
工作进行得很顺利,没多久就完成了,刘禄曾打算跟同伴领略一下美国当地的食物,就找了一家餐馆用餐。
点好了菜之后,刘禄曾发现一位50多岁美国男人一直在紧盯她看,看得刘禄曾心里发毛。
过了20分钟之久,那名男子终于忍不住快步走上前来,一把抓住刘禄曾的手说道:“您是不是去过朝鲜,是不是姓刘?”
刘禄曾疑惑的问道:“你怎么知道?”
让人没想到的是,眼前这名男子正是多年前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伯特纳,两人一见如故像是许久未见的老友一样,伯特纳当即哭成了泪人......
刘禄曾是当之无愧的巾帼英雄,向她致敬,也向所有中国人民志愿军致敬!
